央广网北京9月25日消息(记者 冯方)新时代能源转型是破解资源环境约束、实现“双碳”目标的迫切需要。当前,我国新能源乘用车发展如火如荼,商用车的新能源转型依然有较大提升空间。数据显示,今年8月份,我国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连续第二个月突破50%,而新能源商用车渗透率仅为17%。
9月24日,以“推广醇氢电动汽车 加快新能源商用车发展”为主题的2024醇氢电动汽车发展论坛在京举行。论坛上,围绕当前新能源商用车绿色转型的多元技术路线、醇氢电动技术(甲醇增程)的特点、醇氢技术发展的前景和建议等方面,参加论坛的汽车、能源、化工、交通、物流、矿产等领域专家纷纷建言献策。
现阶段,纯电和氢燃料电池是主要的汽车新能源技术路线。而受到当下技术能力以及补能等配套设施的制约,纯电和氢能技术路线在商用车领域的发展较为缓慢。近年来,在新能源浪潮下,醇氢电动轻卡、醇氢电动城市客车等新型产品相继上市,醇氢技术路线逐渐崭露头角,为推动商用车新能源转型提供了新思路。
“商用车是汽车和交通领域减排降碳的重点,其保有量占汽车整体保有量的12%,但其碳排放量占比却超过55%,推动商用车新能源转型势在必行。当下,综合商用车续航里程、可靠性、经济性、场景适应性等因素,纯电动和氢燃料电池技术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多种技术路线共存的发展方向较为符合当下国情和产业发展规律。”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秘书长师建华表示。
对于氢发动机、氢氨融合内燃机、甲醇内燃机等不同技术路线的优缺点,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首席专家、中国汽车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刘斌分享了相关对比结果:“简而言之,从燃料周期排放来看,甲醇汽车碳排放低于传统柴油车和天然气车。从环境效益来说,甲醇汽车的常规污染物是显著减少的,但也有一些非常规污染物的产生,可以通过三元催化等方法来达到国家标准。从安全性来看,试点情况中并没有健康损害事件发生。从能源效益来看,传统路线比较成熟,新的低碳路线成本相对较高,因此绿色甲醇的成本有待进一步降低。从综合成本来看,甲醇汽车较柴油车、纯电动汽车具备优势,但是低碳化程度更高的绿色甲醇当前还不具备技术经济性。”
全球甲醇行业协会中国区首席代表赵凯表示:“预计到2030年,全球可再生甲醇产能将达到2700万吨,中国将占据重要地位,产能可能达到全球的一半。此外,甲醇作为氢载体的潜力也不容忽视。甲醇不仅可以通过制氢提供氢能,而且其理论储氢量比液氢高40%,使其在常温常压下成为理想的氢载体,适用于燃料电池及分布式氢气生产。有研究表明,甲醇在长途运输中的经济性和可行性也使其成为理想选择。”
相较于纯电动汽车,醇氢电动汽车拥有巨大的续驶里程优势,可以应用到更广泛的使用场景,尤其在商用车领域,可以应用于干线物流、短途运输、城市配送、工程用车、城市公交等场景。
在论坛上,天津市滨海新区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第三分公司副经理郭钢表示,进入到新能源公交车后补贴时代,醇氢电动汽车是公交车乃至商用车电动化的升级与发展,基于经济环保性及可持续性优势,有效弥补了纯电动和氢燃料应用短板,丰富了汽车电动化技术路线,有助于解决中国能源安全和交通领域减排问题,推动醇氢电动生态商业化持续落地,将成为公交出租、环卫、邮政、城市物流、配送等公路运输领域全面新能源化的助推器。
此外,醇氢电动技术在道路端和挖掘机、装载机、矿卡、发电机组等非道路应用场景也在逐渐拓宽。徐州徐工矿业机械有限公司矿业机械研究院轻卡研发所所长黄汉生指出,醇氢电动车具备环保清洁、经济省油的特点,运能和运营效率可以提升20%以上,节油性能也提高了20%。其适应性强,能在低温、高温和高海拔工况下稳定运行。同时,尽管甲醇的燃烧热值低于柴油,但因其单价低,综合成本可节省20%-30%,而且加注过程便利,适合矿区等特殊环境应用。
对于醇氢电动汽车产业发展,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所长陈波强调,应加强研究工作,重点关注以下三方面:一是进一步完善液氢储存工艺及设施;二是开展醇氢燃料汽车加注基础设施建设;三是研究加油、加气、加氢站内制取甲醇。同时,积极推进工程建设标准体制改革,强化技术法规的约束作用,和技术标准的引领作用。最后积极推动科研创新,借助创新平台开展研究,积极推动新技术、新产品在各场景的应用,包括醇在汽车产业的应用。
“醇氢电动汽车发展仍面临着产业定位和支持政策待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足、标准体系不健全、产业生态有待优化等问题,有待政府、行业、企业合力突破制约醇氢电动汽车发展的瓶颈。”师建华建议,应从五个方面推动醇氢电动汽车发展:一是明确醇氢电动汽车的新能源汽车定位,出台相关支持政策;二是明确甲醇加注站主管部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保障醇氢电动汽车的发展;三是完善和优化相关标准体系,使其更加规范、良性、有序、健康地发展;四是加大绿色甲醇产业的支持力度;五是在条件成熟的地区开展试点示范工作,通过试点带动整体产业的发展,推动醇氢电动汽车的长远发展。